因为传统的骨科手术受制于医生经验与手术设备,往往存在复杂术式难以普及、操作精准度不稳定、手术效果依赖医生经验以及辐射损伤较大等难题。与此同时,智能化、微创化、精准化等先进临床理念的提出,也让骨科手术领域亟需应用和推广新的治疗方案。天智航抓住这个机会,希望可以为医学事业做出一份贡献。可以去百度咨询一下
“中国手术机器人产业的前景会怎么样”,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大,而且没法给出什么清晰的回答,非要硬答的话,如果市场占有率高就算成功,那我国的手术机器人可能将来是免费送给医院的,只收个耗材费就行。或者是我国在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上面弯道超车成功,**掉intuitive surgical。
我个人是做研究的,我就从我的角度讲下1)外科手术机器人可能的发展方向和2)可能超越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方向吧。
1.从外科手术机器人自身发展的角度看未来发展方向
外科手术的目的是对人体脏器进行直接操作,因此目的是微创伤,即给人体造成的创伤越小越好,因此按照这个思路,外科手术发展路径如下:
1.1开口手术:顾名思义,直接用刀子拉开口子,医生手伸进去做手术。缺点创伤大恢复慢外观难看。所以现在开口手术比例一直在降低,过气中。
1.2多孔微创手术:发明了内窥镜以后才发明了这种微创手术,从图可以看出医生手持细长的器械和内窥镜做操作,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缺点是反向杠杆操作操作**度缺失和缺乏立体视觉。医生要练很久才能熟练掌握,而且有时候因为器械不灵活有些操作做不了。
机器人多孔微创手术:开始是computer motion公司的zues手术机器人系统先推向市场,但是后来被intuitive surgical公司收购了,目前全球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只此一家。多孔的意思就是内窥镜和手术器械分别从几个孔进入人体,一般会留下几个小的疤痕。优点很多比如直觉运动控制、立体视觉、操作比例缩放什么的,缺点只有一个:贵。手术机器人2000万一台, 耗材费开机费另算,每台手术用机器人做要加个3万5万**币的。
原文在这里
医疗机器人分为外科手术机器人、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和护理机器人。这几天,我重点了解了外科手术机器人领域,总体的感觉是,国内医疗机器人的市场很大,而国内的好公司不太多,但也有了天智航这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而对一些上市公司给自己贴“机器人”的标签,则需谨慎。
达芬奇在中国渗透率4.3%
在外科手术领域,手术医疗机器人有明显的优势:病人出血少,康复快,医生培训时间短。外科手术将从“切除”进入“修复”时代。因此,未来几年,手术医疗机器人应该会在中国快速普及。
谈到这一领域,首先要提美国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在1999年出品的“达芬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等各种手术。网络上有一个视频,达芬奇把一粒葡萄的皮精致地缝合,令人惊叹。
达芬奇在美国的医院市场渗透率已高达47%,美国有4974家社区医院,已装2344台达芬奇。渗透率47%。
2014年底,达芬奇在全球已有3473台设备,2014年全年的收入21.3亿美元,净利5.1亿美元,公司市值也已高达500亿美元。
2014年,达芬奇的收入构成包括:新卖设备6.3亿美元;耗材10.7亿美元;年服务费4.3亿美元(每台每年10-17万美元)。这一收入模式也成为全球其他医疗机器人公司典范。
而在2000年,达芬奇的收入在2000万美元左右,亏损1800万美元。
*****于2006年开始引入达芬奇,做了很多例手术。现在*****有6台达芬奇。
不过,达芬奇每台的价格在2000万元**币左右,同时加上耗材和服务的费用。一般的医院也负担不起。到2015年第三季,中国达芬奇46台,中国有三甲医院1079家,渗透率为4.3%。从另一角度看,这也表明中国的医疗机器人产业还大有可为。
除了达芬奇,国际上的医疗机器人品牌还有:以色列Mazor Robotics的脊柱机器人;法国Medtech的神经外科定位机器人;美国Curexo的关节机器人;美国Mako的关节机器人。
北**智航在国内领跑
总体而言,国内的医疗机器人还在起步阶段,与达芬奇差距很大。同时手术机器人国产化已在开始。
国内在手术机器人方面比较好的有:哈工大思哲睿、北**智航、天津大学妙手机器人。
1、北**智航
天智航主要在骨科领域,骨科手术不涉及内脏,较易模式化,适合机器人。天智航(834360)已在新三板挂牌。
手术机器人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需临床验证才可获得许可,获得许可的时间是2-5年。天智航产品源于****大学和积水潭医院合作 完成的 863 项目成果。天智航于2010 年 2 月获得了骨科机器人产品注册许可证(国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 3540188 号)。这是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机器人产品。公司也因此成为全球第五家获得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的公司。
目前已经在积水潭医院、301 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深圳市第二**医院、自贡 市第四**医院、市海淀医院、市昌平区医院、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 院、鹤壁市**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得到应用。
天智航财报2014年收入3800万元,亏损1270万元。
2、哈工大思哲睿
思哲睿是一家研发微创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企业,思哲睿公司总经理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杜志江教授。今年5月,博实股份以1亿元**币入股思哲睿20%股份。
3、天津大学妙手机器人
2014年,天津大学研制成功“妙手A机器人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腹腔微创手术。去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在国内率先采用“妙手S”机器人,先后为3位患者进行了胃穿孔修补和阑尾切除。
A股“机器人概念股”水份不少
国内在A股上市的公司也纷纷给自己贴上“机器人“标签,与医疗相关的主要有:楚天科技(300358)、博实股份(002698)海思科(002653)。不过从以下三家的情况看,博实股份的基础较好,而楚天科技与海思科只是有一点点机器人概念而已。
(1)楚天科技
楚天科技与国防科大合作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三年后推出样品。
(2)海思科
海思科斥资1050万美元**以色列医疗器械公司MST的部分股份,MST的机器人系统叫“Autolap”,主要用于腹腔手术。海思科获得了Autolap在中国15年的销售代理权。
(3)博实股份
博实股份是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产业化基地,哈工大是我国机器人技术势力最强的院所,2013年11月,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研制的“微创腹腔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通过国家“863”计划专家组的验收。
博实股份1亿元参股哈工大“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及智能器械项目“(思哲睿)20%股权,预期2016-2017年推出新品。
据Winter Green Research报告,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14年为32亿美元,报告表示目前北美市场目前为最大市场,而由于**医疗投入加大,医疗系统重组和人们对微创手术意识加强,未来市场重心将逐渐往亚洲市场转移。
并且,伴随着下一代设备、系统和器械的发布,手术机器人将从目前的大型**手术,覆盖到身体中的微小部分。预计2021年将达到200亿美元。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机器人的发展逐渐受到全球更多高度关注,美国已经把手术治疗机器、假肢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心理康复辅助机器人、个人护理机器人、智能健康监控系统定为未来发展的六大研究方向。
欧洲计划将建立“Robotics for Health-care”网络,促进医疗机器人在欧洲的发展和应用。
外科手术机器人作为医疗机器人的一个分支,虽然问世不过短短10年,但同样取得重大进展。
目前,关于机器人在医疗界中的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科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方面。
1994年出现的伊索被设计用来接受手术医生的指示并控制腹腔镜**头。
其三个阶段的产品伊索-1000,伊索-2000和伊索-3000,充分体现了介入手术的特点。
该机器可以模仿人手臂功能,实现声控设臵,取消了对辅助人员手动控制内窥镜的需要,提供比人为控制更精确一致的镜头运动,为医生提供直接、稳定的视野。
至2014年,外科医师应用“伊索”已在全球做了超过7.5万例次微创手术。
1996年初,在伊索机器人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功能强大的视觉系统,推出主从遥控操作的宙斯机器人。
宙斯机器人分为Surgeon-side系统和Patient-side系统,Surgeon-side系统由一对主手和***构成,医生可以坐着操控主手手柄,并通过控制台上的显示器观看由内窥镜的患者体内情况。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全球最成功及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其也代表着当今手术机器人最高水平。
实施手术时主刀医师不与病人直接接触,通过三维视觉系统和动作定标系统操作控制,由机械臂以及手术器械模拟完成医生的技术动作和手术操作。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简介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又称“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由总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阳光谷1995年成立的直觉手术机器人公司(IntuitiveSurgical)自行设计、生产及销售。
达芬奇机器人1996年推出了第一代,2006年推出的第二代机器人机械手臂活动范围更大了,允许医生在不离开控制台的情况下进行多图观察。
2009年在第二代机器人的基础上增加了双控制台、模拟***、术中荧光显影技术等功能,进而推出了第三代达芬奇Si系统。
***达芬奇Xi系统在2014年推出,灵活度、精准度、成像清晰度等方面有了质的提高,公司在2014年下半年还开发了远程观察和指导系统。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全球最成功及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适用于普外科、泌尿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五官科、小儿外科等。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前列腺切除手术上应用最多,现在也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脏瓣膜修复和妇科手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