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份公司里谁的股份占的比例高就要听谁的,因为股份决定了各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收益处分权、也承担了相应多的风险。
所谓的股权之争就是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如果A持有某公司51%的股权,那不管别的股东怎么联合都不会超过49%,所以还是A说了算。
但是我们常见的发生股权之争的公司一般是比较大的公司,一般各股东都没有超过51%的绝对控股权,这样各个股东为了争夺控股权就要跟别的股东联合,或者在二级市场购买上市流通的股票来增加自己的持股比例已获得最大的股权比例来争取最大的发言权(谁代表的股份多谁就有相应的表决权)。但是这样的情况一般会受到当时持股比例高的股东的反对,为了维持自己的控制权那大家都采取,联合、收购的方式就产生了股权之争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中国经常碰到的就是由于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我国有的公司还存在产权不明晰的情况,比如某个公司被个人收购后经营的很好,但是国家却动用行**力收回所有权,也会发生股权之争。
多年来,万科一直被严重低估,庞大的规模和良好的业绩背后,是与之并不匹配的低股价。作为中国房企的龙头,万科现金流非常充裕,还有丰厚的可变卖家当,而买下这座“金山”却出乎意料的便宜。万科股权非常分散,且管理层持股很少,在“宝能系”露出獠牙之时,前十大股东合计股份持有权比例仅为22.72%。只要200亿元**币就能在二级市场拿下万科第一大股东之位——这是万科总裁郁亮去年3月提出的担忧,如今被“宝能系”的实践证明。在选择创业平台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一些,尽量选择规模比较大一点的平台,比如像腾讯众创空间这种,可信度会高一点。 另一方面,面对门外的“野蛮人”,万科管理层虽有所警觉,但并未有积极的防范。1994年,万科曾陷入“君万之争”,那是万科第一次面对“野蛮人”,最终王石找到了君安的破绽,避免了万科被拆分的命运。如同君安的“意志继承者”一般,“宝能系”20年后卷土重来,而万科依然如20年前一样不堪一击,在“宝能系”并未出现违规的情况下,王石和监管层手中的牌比20年前还要更少。如今,猜测万科未来命运如何还为时尚早,外界也拭目以待王石能否如20年前一般找到“白骑士”救场,然而,此事无论结果如何,都应成为中国所有上市公司引以为鉴的标志性事件。在上市圈钱的同时,也面临着被“野蛮人”踢门而入的风险,而谢绝“野蛮人”,除了保证公司股权合理分配外,也要增加风险意识,使企业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2015年12月19日,万科和宝能进行了一场资本市场年度商战。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其H股也已于18日下午1时起暂停买卖。同时,与该公司有关的所有结构性产品也将同时暂停买卖。
此前,宝能系通过连续4次举牌,在AH股方面同时操作,总共持有万科约22.45%的股份,牢牢占据第一大股东宝座。18日,万科A再次强势涨停,市场分析认为,宝能系可能还在抢筹。多方消息称持股5%的安邦保险也是宝能系的同盟。该消息并没有得到宝能系和安邦方面的确认,但若果真如此,宝能系控制的筹码将距离触发30%的要约收购线只有一步之遥了。
2015年12月25日,中国***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非常关注宝能与万科的情况。上市公司收购人等信披义务人,在上市公司收购中应依法履行信披义务,上市公司董事会对收购采取的决策应当有利于维护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正会同银监会、***对此事进行核实研判,以更好的维护市场三公秩序,以更好维护市场参与各方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