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综述摘要(期货市场研究报告)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区域性基金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已经明显下降。
1、首先,内地私募今年以来收益情况
今年2月,郑商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境内商品期货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将进一步提升期权品种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度。并将其纳入到单个品种的限制。目前国内首家获得境外交易所批准的商品期权合约的境外投资者,目前的风险管理工具是商品期权,具有低风险、低收益的特点,更符合国际化投资者的需求。
2、其次,结束后,预计内地私募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受影响,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大幅降低,但实体经济中长期融资需求大幅增加,为缓解金融系统性金融风险,对行业发展稳定提出了重要要求。除了借助于期货市场,境外私募也加大了对商品期货市场的布局。
3、上海期货交易所加快推进特定品种上市步伐
上海期货交易所去年底公布了对特定品种的上市申请条件和流程,正式挂牌交易时间为2022年3月。受影响,全球避险情绪明显升温,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而的影响,一季度,股指期货市场一改前期弱势,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
在发展的影响下,投资者对国内衍生品市场、期权市场的关注度明显上升,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2022年第一季度,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QDII基金在A股市场分别占比74%、43%、19%、18%、7%,约占总仓位的25%,股票型基金在A股市场占比约为3%。此外,ETF在市场的权重约为3%,指数基金权重约为10%。债券型基金在市场权重约为11%,指数基金权重约为8%。
根据去年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报告(2021)》的报告显示,自从暴发以来,境外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显著回升,加之债券基金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市场的投资比重提升,境外机构的股票投资占比超过了40%。